工业水平看装备制造,装备制造水平看机床。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投资增长率和需求结构升级的影响下,我国珩磨机床消费市场总规模呈逐步下降趋势。在结构变革中探寻新商机,成为中国珩磨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三个台阶式下降
金属加工珩磨机床的消费额从2011年达到
金属加工珩磨机床的生产趋势与消耗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三步下降。今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8%。金属加工机床的进口虽然也呈现下降,但第三个台阶并不明显,这主要由于进口在后期的下降逐步趋缓。上半年,金属加工珩磨机床进口额为40亿美元,同比下降6.1%,同比下降6.1%,同比下降6.1%。
虽然经历了大幅下滑,但我国珩磨机床消费市场仍然是世界上
结构性变化明显
近年来,我国珩磨机床消费市场和工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传统产业需求低迷。根据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分析,2016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30个细分行业中,66.7%的行业投资增速出现上升,33.3%的行业投资增速出现下降,2015年底分别为86.7%和13.3%。
从增长率来看,上半年投资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的细分行业有: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产品制造业(17.1%)、食品制造业(15.9%)、纺织工业(12.9%)、电机及设备制造业(12.3%)和医药制造业(11.7%)。
上半年,投资降幅超过两位数的细分行业为: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维修业(-34.9%)、烟草制品业(-17.7%)和运输设备制造业(-11%)。
投资方面,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非金属矿产品行业(1131亿美元)、化工产品制造业(999亿美元)、通用设备制造业(902亿美元);
金属切削机床的衰退正在放缓,而金属成形机床还没有见底。无论是市场消费还是生产数据,
近年来,中国珩磨机床消费市场结构升级加快,突出表现为非数控珩磨机床需求快速萎缩。由于金属切削机床的细分更早进入调整,调整进行得更充分,数控产品的比例也在增加,已经开始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结构。相比于金属成型机床的细分,调整才刚刚开始,非数控需求的快速下滑必然导致市场低迷。
低端工具需求的下降进一步反映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不足。上半年进口刀具中,硬质合金刀片同比增长2.8%,普通车刀同比下降10.9%;硬质合金镗刀同比增长12.9%,普通镗刀同比下降13.1%;硬质合金钻头同比下降1.4%,普通钻头同比下降9%。
自2015年以来,高速钢钻头、车床、铣刀等标准床、铣刀等的销售量急剧下降,下降幅度约为30%,符合非数字机床的销售和使用趋势。工具消费反映了制造业的开工率状况,工具消费结构性变化也间接反映了制造业设备使用状况的结构性变化。
进口来源变化,2016年上半年金工机床进口来源前五位分别是:日本(11.9亿美元,同比-9.6%,占比30%),德国(10.8亿美元,同比-4.8%,占比27.1%),台湾(4.2亿美元,同比-17.4%,占比10.4%)。
进口结构的变化,在2016年上半年进口金属切割机的前三个位置是:加工中心(15亿美元、7.3%、45.9%)、磨床(5.5亿台、9.2%、16.8%)、特种加工机(4.2亿美元、10.2%、12.8%)。
金属成形机床前三名是冲压机床(3.1亿美元,比去年-3.9%,份额43.7%),锻造机床(1.9亿美元,比去年-24.1%,份额26.8%),压力机(1亿美元,比去年-38.8%,份额14.1%)。
变革中的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衰退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和结构升级的影响。珩磨机床产品属于生产工具,当国内用户行业需求变化和结构调整升级明显不能单独进行时,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就中国工业化程度和消费潜力而言,这些新的挑战本身就孕育了更多的新机遇。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很多基础环节和设备条件还很弱,上升空间很大。通过比较工业4.0工业发展进程的划分,中国工业中只有极少数领域处于工业4.0阶段,多数处于工业3.0的中前期阶段,甚至一定的产业和企业处于工业2.0阶段。这可以理解为什么近十几年来中国机床市场的消费结构中总有1/3左右的份额是非数控机床产品。这种工业化发展不平衡意味着未来机床工具消费的稳定需求,总量可能没有历史上的大,但附加值肯定比以前高。
其次,中国是世界